9月4日,小学开学的第一天。夜里十一点,王小倩还书桌前写“反思”。这个习惯,她坚持了30年,除了工作上的“反思”,她还会把当天和孩子、和家长的交流都记录下来,“反思本”密密麻麻写了几十本。
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属性,“坚持”是王小倩最显著的属性。坚持意味着专注,是对一件事始终如一的态度。但王小倩还有一个属性,叫“改变”。30年的教师生涯中,她一直在进行课堂教改。“改变”基于“反思”,而“反思”是一位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的必然条件。
拥有这些“属性”的王小倩,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思品特级教师、徐州市思品学科带头人、市首批德育专家培养对象、市“德润彭城”最美教师。2014年,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、教育部联合授予“全国模范教师”称号,同时被教育部评为“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”。9月3日,她又成为民进中央“叶圣陶教师奖”的首批获得者,全国仅有10位民进教师会员获此殊荣。
如此多的光环加持,王小倩在接受采访时却一直在说自己很平凡,她所做的事都是一名教师该做的。“该做”和“做到”之间是打通教师和孩子心连心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就是这最后一公里,让王小倩不平凡。身体力行,从一封道歉信说起
在王小倩的抽屉里一直放着一封致歉信。这封信时刻提醒着她——爱学生,要从教师自爱做起;育人,要从教师自育开始!
事情是这样的。邻班同学的一篇习作写得很精彩,王小倩借来读给自己班学生听。后来习作不翼而飞,班长提议谁弄丢的谁给重新写一份,孩子们开始推卸责任,谁都不愿意重写,班里一片混乱。王小倩一句“我来写”震惊了孩子们,在大家惊讶的注视下,她诚恳地说:“习作是我借来的,弄丢了是因为我没保管好,我应该承担这个责任!”有学生提议:“您跟邻班的老师解释一下,不就行了吗?”
“是的,我可以给邻班的老师解释,但这个责任我一定要承担!我要写一封致歉信,亲自向那位同学道歉,征得他的谅解。”
王小倩郑重地把致歉信读给同学们听,并根据大家的建议反复修改,直到大家都满意为止。受到王老师的感染,同学们自发每人誊抄了一篇自己写得最好的习作,装订成册送给邻班的那位同学。
在致歉仪式上,教室里响起了持久的掌声。掌声中,王小倩知道,此时孩子们一定和她的感受一样:承担责任是快乐的、庄严的,承担责任就是对人对己的尊重!
王小倩总能这样,将一次次危机事件转化为“可教时刻”:学生把校园里的竹子损坏了,她不严厉呵斥批评,而是带着学生打扫竹园、给竹子浇水施肥,通过养护竹子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;学生没做作业,撒谎说忘带了,她不戳穿,而是悉心引导,耐心等待,终使贪玩的孩子幡然悔悟。她说:“等待是爱的宽容。”
不断改革,让孩子实现自我教育
十多年前,王小倩就提出“生活德育,智慧生长”的思政课教学主张,构建了“亲历体验—认知感悟—内化生成—外化践行”的对话式思政课教学模式,提出“过有道德的班级生活”的班级主张,开发了符合儿童特点的班本德育课程。
上个世纪90年代,王小倩任教的班级里有一名男生痴迷上网吧打游戏。为了“拯救”孩子,孩子的父亲跟王老师制定了管理策略:每天放学,王老师都会把放学时间写在一个本子上,爸爸通过时间来判断孩子是否按时回家。这样执行了一段时间后,孩子想出了对策,以学校篮球训练的名义,早上很早就跑出来上网吧。
这件事让王小倩一度很受打击。没过多久,这个孩子生病住院了,王小倩决定抓住这次机会。因为孩子的父母工作特别忙,每天下班,她都会带着晚饭给他们一家三口送过去,给孩子说说话、聊聊天,还会带着小班干一起去看他,让孩子很感动。王小倩问孩子:“是更喜欢网络上的朋友,还是生活中的朋友。”孩子回答说:“喜欢生活中的,因为让我感到了温暖。”
孩子出院后,王小倩让他带领同学们开展“上网利弊调查”活动。同学们通过调查、访问、搜集资料、开辩论会等一系列的流程,认识到如何正确利用网络,实现了自我教育。
后来这个孩子考取江苏警官学校,成为一名人民警察。每当想起他,王小倩总有一种自豪感涌上心头:“老师是学生的引路人,尤其是小学老师,更是要‘扣好孩子的第一颗纽扣’。”
王小倩的“过有道德的班级生活”的班级主张在《江苏教育》专题发表。她被江苏师大教科院和徐州工程学院聘为客座教授,主讲《班级建设原理》课程,培训师范生千余人。
她还是省前瞻性项目“小学生自主发展评价系统的建构与实践研究”和省品格提升工程“场域视野下的儿童品格共育平台建设”的核心成员,她带领项目团队从学校“童心教育”办学理念出发,积极探寻五维综合育人模式,构建多场域教育力量融合育人平台,探索指向学生自主发展核心素养的“评价系统”,创新实施了“先生归来”“家长讲堂”“校长有约”“童心课堂”等德育品牌活动。2019年4月她代表学校在江苏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做学校德育工作汇报。2020年6月两个项目结项成绩均获“优秀”。
这样的老师注定是深受学生喜爱的。一位同学这样评价:“思政课枯燥死气的内容,只要经王老师一讲就会活灵活现,不容你不听。”因此,经常出现上届学生毕业了,下届学生争着要王老师来任课的情形。
“拼命三郎”,对工作倾注全部心血
王小倩30年的教师生涯中,24年在一线担任班主任,2016年开始做行政工作,先后担任青年路小学分校业务校长、教导主任,现在是云龙小学的校长。这个过程也伴随着王小倩心路历程的改变。她说自己最初只想当一名教师,但后来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,教育就是成就的过程,做教师的时候成就自己班里的孩子,做教导主任的时候,成就的是老师,现在做校长,成就的是一所学校。学校成就的是一个社区的未来和文化,家庭的幸福和稳定。“学校有它的教育责任,也有它的社会责任,这种责任,让我有一种相当强的使命感。”
班主任、教务主任、副校长、校长……每一个职务全都是忙到不行的工作。但是再忙,她都会帮助青年教师一起进步,帮他们研究教法、释疑解惑、规范教学;当他们参加评优课时,帮他们分析教材,选择教法,提出突破重难点的路径,促成他们在各类大赛上斩获佳绩。
王小倩对学生负责,对教师负责,唯独对自己有点“不负责”, 她因为声带息肉做过两次切除手术。第二次因为找不到人代课,她坚持一线教学,和学生一起开始“无声教学”实验。“这是真实的生活,是他们今后要面对的,所以不用隐瞒孩子,要相信他们。我也希望他们能从我身上学到如何克服困难”。
所以,明白了,她为什么会成为这次“叶圣陶教师奖”的获得者。